时光

时光的时光轴

寄以时间,予以文字
telegram
github
微信公众号

保持对规则的敏感度

什么样的规则要有一定的敏感度?也许是法律,也许是签合同的时候,又或许是商家搞活动的时候注意一下活动规则?

读到一篇文章:“薅羊毛的最大意义:保持对规则的敏感度 作者:GeekPlux”。总结出来 “要保持对规则的敏感度”,我认为这很准确,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标题。

什么是薅羊毛?#

回到薅羊毛这个词本身,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这个词怎么来的:

“薅羊毛” 的原意是指过去穷人给富人家放羊时偷偷地扯一些羊身上的毛,每个都扯很少一点,积少成多,可以用来做衣物等。沿袭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的 “薅羊毛织毛衣” 的做法,被定义为 “薅羊毛”。春晚小品中说她太笨,只在一只羊身上扯羊毛,结果这只羊毛掉的太快被别人发现了,而且这些羊是公共财产,羊毛自然也是公共财产,薅羊毛是盗窃公共财产行为,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现如今,基本上是指在消费活动的各个阶段得到了各种类型的经济优惠
像你买东西前领取的优惠券,吃饭时因为抽奖活动得到的奖励,还有最常见的:好评返现。

所以,薅羊毛的行为,是建立在合法合规上,让自己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利。

薅羊毛是钻空子吗?#

这个我认为不是。

举个例子,假如某个 App 推出了邀请新用户的活动,但是你利用技术手段,使用模拟器,虚拟卡之类的方法去欺骗系统,让系统误以为增加了一个新用户,我认为这种行为才叫钻空子

羊毛从规则中来,所以我认为反而有助于这个世界完善规则。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合理避税,这其实可以叫做 “企业薅国家的羊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对自己的行为了解清楚后果,这对整个国家是有帮助的。

不过也许你有过耳闻,“某某网店因羊毛党损失惨重” 之类的新闻;这一类有可能像各类企业举办的线下活动,线下发放的电子券被人发到网上领取,而活动方又没有做使用人的验证,造成损失。另一类就是确实是优惠券的规则设置错误,造成不该有的叠加出现或不该被使用的产品下单。最后一类就是炒作了,搞一个虚假的价格,然后搞一个大额优惠券,把券后价搞成其实是在成本之上的,然后哭惨。

这些我认为只能说是都不违法,更多的是道德问题吧。看企业怎么去衡量这个损失以及影响,不过作为消费者本身对前两类的羊毛应该是赚到了

什么样的羊毛值得薅?#

电商优惠券#

我加过不少 “xx 优惠券专享群”,稍微搜一下你就能了解到,大部分是店家自己在搞的推广,然后由各大电商平台官方的推广平台将信息提供给推广者,实现推广。

这种羊毛显而易见,不是很值得,大多数都是机器人没日没夜地在发布这种信息,优不优惠不一定,但至少低成本投的广告是让你看到了。这种其实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那种搜券机器人,需要啥再去搜。这种羊毛也不能算是假的吧,反正不值得

信用卡#

还是 GeekPlux 写的 “我是如何管理 21 张信用卡的”,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 “羊毛党” 了。

你看到过各种平台上的办卡广告你就知道,各种捆绑送会员,刷卡送各种礼品,各种返现。比如 Apple 家的 Apple Card:
d2da1cfa-3b9a-46bf-97ad-3651dd75d9aa.jpg

它有以下返现规则:

  • 3%:苹果商品,包括 Apple Store、苹果官网、App Store、iTunes、iCloud、Apple Music 等消费。
  • 2%:任意使用 Apple Pay 的消费。
  • 1%:使用实体 Apple Card 的消费。

你可以看到,如果这张卡单纯拿来刷苹果自家的消费,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那么任意支持刷卡的消费呢?

2%,好像也还不错,但是因为国内环境不一样,大部分返现更喜欢搞随机范围返现真恶心,吐槽一下),但是在一些指定商户下,有些信用卡甚至能有高达 10% 的返现比例。

国内的信用卡还有很多玩法,比如限期返现(办卡后多久,限定节假日),又或是限定消费后(每个月消费多少后开始返现),又或是返还多倍积分,优惠券,实物...

这其实还只是信用卡优惠的冰山一角,所以理论上来说:持有越多的信用卡,就能够覆盖越多的最优优惠策略。

说实话我不推荐这么搞,因为如果你少看了一点规则,不仅可能会被 “反薅”,维护起权益起来也可能很麻烦。不过我推荐以下情况可以试试:

有足够规律在固定商户的固定消费#

你像有些人喜欢每天喝咖啡,或是每周去超市购一次物,固定品牌固定地点。

有能力将信用卡管理好#

最基本的,固定还款日你要记得还款,做好资金规划,避免超前消费(确保你有这笔消费的钱,而不是明知要分期或者借钱还)

如果有分期免息这么个东西参与进来,管理难度会上升很多。

优惠券#

优惠券分为两类,商家优惠(商品或减免)和支付优惠。

商家优惠#

为什么把这个 “商家优惠” 从前面的电商优惠券里拆出来?因为我认为这些优惠比那些值当的多。

比如麦当劳,每个星期一都有会员日,会有一个特价的套餐或者单品,有的时候甚至是免费商品(任意消费后使用),还有偶尔跟着支付软件搞免费的优惠。

这种优惠因为商家的价格稳定,你会更明显地发现 **“自己赚到了”** ,甚至是免费券,你会因为本来就是要消费一餐的,免费商品的到来让这一餐添上了更多喜悦。

但商家的商品优惠也有玄机,我记得我以前看到个故事说:一瓶饮料,想覆盖三种人群,一种是高端人群,那么这瓶饮料会以原价或者是贵一点的价格出现在高端超市以及零售店。一种是普通民众,这瓶饮料会以原价或者是稍微便宜一点的价格出现在普通超市以及零售店,或者是自动贩卖机。最后一种就是消费能力较低的用户,这瓶饮料的优惠券就会以各种形式投放到目标用户的手中,然后吸引用户以相对原价较低的价格购买。

这三种用户群体的购买习惯都能照顾到,而卖出去的价格又都能赚钱,这种售卖方式可以说是很聪明了。

还有一种商家减免券,最常见的就是在商家点餐小程序里面,满了多少就减多少,不过商家减免也会出现在另一类里:

支付优惠#

你在付款的时候也许会碰到过一些限时优惠,那些一般就是支付软件为你提供的优惠了,也许是新用户,也许是你真的那么幸运。

常见的还有到店消费红包,消费券之类的,都是这种支付优惠,这些优惠的来源一般就是在支付软件里面,一般金额不大,但是减免相对稳定,一般都是无门槛的。

还有就是商家自己发放在支付软件里面的优惠了,我不太了解这种券出现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跟支付软件一起搞活动,也许是商家没有能力开发优惠券?

不过这种优惠券的出现我是最喜欢的,还是拿麦当劳举例:

有时候麦当劳会在支付软件发放免费的中薯条,卖价 13¥,然后又在支付软件发放商家支付优惠,25 - 5的红包,此时我点了一个喜欢的 1+1 套餐,卖价 12¥ 现在是 13.9¥ 了(难过,大哭,无力)。虽然因为商家优惠券的使用规则,一个订单只能使用一张优惠券,但是在支付的时候你会发现,后者支付优惠的门槛计算,计算的是优惠前,也就是 12¥+13¥,正好满足支付优惠 25¥ 的门槛,也就是最后实付是 (12+13)-13-5,实付只需

加上平时一些消费券,零零碎碎的红包那更是不得了,直接能干到五块钱出头。

六块钱不到你就能在一线城市吃上两片面包,两片牛肉,两片芝士,两片酸黄瓜,一杯零度去冰可乐,一份薯条。

94809420-1f0e-47c6-89af-e9fd73ccb2f3.JPG

对于这种优惠,只能说看个人经验了,总体来说是值得去薅的。

红包#

这个就是实实在在的钱,也许是黄金,也许是理财产品,反正就是你不消费它也不会不见。

这种值不值,其实跟获得的难易程度以及数量都有线性关系。比如某红色电商,病毒一样传播最后难得捞着东西。

规则制度#

利用好规则,找到平衡或者收益制高点。

  • 在毕业证与摆烂之间找到平衡
  • 在合理的工作范围内拿到最多的工资 / 年终奖
  • 在合理范围内缴最少的税
  • 还有最近比较关注的,开一个电脑平台的会员连线到电视上看

为什么我看不到这些羊毛#

一方面可能是你对规则的敏感度不够,另一方面就是你很有钱

找这些羊毛相比正常的使用流程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要去阅读规则,解析规则,记住规则,利用规则。对规则敏感度不够可以学,对有钱人来说,他们的时间会更值钱

不过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和 “玩物丧志” 类似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时间不是二十四小时排满的,有时候薅羊毛的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省钱,有些人就是冲着这种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以及钻到空子的快感去的。

或者是在餐厅里面点餐,饿一小会研究一下优惠规则,省下下一餐或者是让这餐吃的更好,我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GeekPlux 在他的文章中说的很好:善用规则才是对规则最大的尊重,跳脱出来俯视规则,而不是置身其中动弹不得

至于信息渠道,你可能刷视频刷着刷着就看到一个,新媒体看着看着就有一个,只不过这些传到你手上的信息有的可能已经过时,有的纯粹不值或者压根就是商家的广告。

所以值得你去探索的规则,一定是那些你经常会用到的,经常碰到的,偶尔刷到的好羊毛是生活的惊喜。

祝你能在新的一年里薅到羊毛,薅到更多羊毛,成为俯视规则的那一个。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